走近大国工程 | 大江奔流风光好 绿电澎湃出高原
探访国家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初英杰

俯瞰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
孟底沟水电站施工现场,数十辆新能源自卸车不间断运输截流石料。

挖掘机将截流所需石料推入龙口。
牙根一级水电站建设者欢呼大江截流成功。
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受访单位供图)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要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川西高原,雅砻江中游河畔,满载截流所用石料的新能源自卸车往来如梭。随着最后一车截流石料填入龙口,江水被完全分流至右岸新建的导流洞,现场顿时响起阵阵欢呼。10月28日,雅砻江上两座大型水电站——孟底沟水电站、牙根一级水电站实现同步大江截流,两个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两座水电站同步大江截流,在雅砻江流域尚属首次。这标志着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作为国家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一大批重大清洁能源工程,既有水电站,又有风电场、光伏电站,还有抽水蓄能电站,水、风、光、蓄合力,输出澎湃绿电。目前,该基地已初具规模,一批项目陆续投用,在建项目稳步提速。待完全建成后,该基地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
“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更“绿色”、更“智能”?该基地的建设,对增加绿色电力供应、保障国家战略腹地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有何重要意义?让我们一同探寻答案。
水风光蓄多能互补——
全部建成后年可贡献绿电约2000亿千瓦时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的雅砻江,浩荡蜿蜒1500多公里,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汇入金沙江。
雅砻江流域高原壮阔、山势险峻、峡谷深切,风光壮美。高海拔、大落差等自然条件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能、风能、光能资源。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沿江而建,孟底沟水电站、牙根一级水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工程连珠成串。
孟底沟水电站是雅砻江流域在建最大的水电项目,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占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雅中项目群水电规划装机的40%,年均发电量约104亿千瓦时。它建成后不仅能为电网提供更大的容量支撑,还能带动自身规模1.6倍的风光新能源开发。
两河口项目群的牙根一级水电站,则是四川省最大水库电站两河口水电站的反调节电站。它建成后,上游两河口水库的多年调节能力将得到充分释放,流域整体水能利用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
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砻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文良介绍:“基地本阶段共规划布局两河口、雅中、锦官、二滩4个水风光项目群,规划装机7800万千瓦,计划在2035年全部建成。”
按照规划,雅砻江上将建成22座全流域梯级水电站。22座梯级水电站意味着什么?来自雅砻江源头的每一滴水都将22次冲击水轮机,最大限度释放势能。而让每一滴水都用到极致,无疑是水电开发的理想模式。
据孙文良介绍,基地充分利用雅砻江流域的水风光资源禀赋,除了22座梯级水电站,还规划建设8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16个大型风电场、40个大型光伏电站。
这些项目中很多是世界级、国家级清洁能源项目。抽水蓄能方面,不仅有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两河口抽水蓄能电站,还有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项目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光伏发电方面,有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风电方面,有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腊巴山风电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形成雅砻江流域多能互补优势——水电与风电、光伏发电之间,实现丰枯季节性互补;风电与光伏发电之间实现日内互补。
无论是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还是抽水蓄能发电,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基地发出的每一度电,都是零碳绿电。孙文良说,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贡献绿色电能约2000亿千瓦时。
基地还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加含“绿”量: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施工机械,推进项目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采取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一批项目投产、在建项目加速,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目前,基地已投产装机容量约为21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约为1400万千瓦。通过已投产项目,基地已累计贡献绿色电能超1.1万亿千瓦时,可替代超3亿吨标准煤发电;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900多万公顷森林的固碳量。
一条江联合调度——
一体化提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
孟底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交界的雅砻江干流上。沿雅砻江溯流而上,进入甘孜州雅江县境内,距离孟底沟水电站约150公里处便是牙根一级水电站所在地。
常人或许难以想象,大江奔腾,如何按下“暂停键”?两座相距甚远的大型水电站,如何实现同步截流?
雅砻江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并不难。雅砻江公司通过‘雅砻江流域梯级联合优化调度’,有力保障安全、高效、精准同步截流。”
“不难”源自“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的优势。
截流首先要控制住上游来的水。在牙根一级水电站上游20公里处,坐落着两河口水电站。作为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开发主体,雅砻江公司发挥两河口水电站的水库调节功能,通过联合调度提前把下泄流量调至适宜区间,使水势更平稳、流速更可控,为下游截流施工提供了有利的“低流量窗口”,大幅降低截流施工难度。
“不难”还源于技术积累形成的底气。孙文良介绍,在截流施工中,雅砻江公司通过开展精确水文预报、进行截流模型试验、优化施工方案、组织截流演练等,把握最佳时机,保障同步截流、精准合龙。截流过程中,两座水电站总共抛填石料约9万立方米,历时不到30个小时。
“‘一次控泄,两站截流’,实现了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流域梯级联合优化调度,同步截流能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并有效降低截流对流域内其他电站的影响,保证下游生态流量和发电安全。同时,能充分利用水资源,缩短整体工期、降低建设成本。”孙文良介绍,同步截流可节约整体工期约一个月,节约投资1200万元。
“一条江联合调度”实现同步截流,从侧面凸显了“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的优势。不只是联合调度,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还在资源配置、规划布局、开发建设、市场消纳等多个方面探索“一体化”。
以两河口水库为例,在满蓄后,它将发挥梯级调节补偿作用,将丰水期的多余水量存储起来,用于平水期、枯水期发电。这可为雅砻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和长江干流的水电站增加平枯期年发电量342亿千瓦时,是两河口水电站自身发电量的3倍。
“通过多能互补,整个雅砻江流域平枯期的发电量将是汛期发电量的1.28倍。这对于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增强电力保供能力、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孙文良说。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水电正从传统的电量供应者向系统调节中枢转变,在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转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基地实施水风光一体化开发,以水电为核心,带动风光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探索构建100%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认为,这是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创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流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升水电保供能力和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
多方面推进智能系统建设——
科技创新在能源高质量开发中显神通
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施工,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孟底沟水电站、牙根一级水电站不约而同采取了智能化、数字化措施。
孟底沟水电站不仅有实体水电站,还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设了一个虚拟水电站,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型水电站前期工程全过程智能化应用,助力解决工程建设地形陡峻、参建单位之间数字协同关系复杂、安全质量控制难度大、绿色施工要求高等难题。
“我们将安装上万套传感器,全面监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并通过重载无人机解决山区物资运输困难,提高施工效率。”雅砻江公司孟底沟建设管理局局长曾新华介绍,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智能化手段,预计至少可缩短工期6个月,节约投资5亿元,并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目前,孟底沟水电站正从“通用地质模型”“智能仿真”“智能灌浆”等多方面推进智能系统建设,将实现工程建设“全业务、全要素、全流程、全天候、全互联、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
截流之后,牙根一级水电站进入基坑开挖和大坝工程施工阶段,明年汛期前要完成泄洪闸施工等。眼下,需要攻克“高寒高海拔区域混凝土质量控制”“高强度施工进度保障”等难题。
雅砻江公司牙根一级建设管理局局长张东明介绍,牙根一级水电站依托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智能建管平台,打造工程“决策指挥大脑”“信息协同中枢”,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工程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我们实现了对混凝土从生产拌合到浇筑养护的全过程智能管理,利用视频监控与无人机自动巡查对工程现场进行立体安全监管,保障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在基地各大重点项目现场,随处可见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在能源高质量开发中大显神通。
两河口水电站水库2024年10月首次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其大坝是国内首座采用“施工全过程智能化技术”修建的300米级超高堆石坝,防渗效果居世界巨型水电工程前列,近乎“滴水不漏”。
距离两河口水电站50公里,海拔4600米高原上的柯拉光伏电站打造了全息复刻的数字孪生光伏电站。柯拉光伏电站有能随着太阳转动的智能支架,可主动分析识别最佳“追光”角度,提升发电效益;更有能精准“把脉”的智能诊断与红外感知技术,可输出诊断报告,辅助电站运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遇难勇于克难。在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中,每一个项目都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雅砻江公司与多家企业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推动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共同打造清洁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胜期,保安全、促转型任务艰巨。”孙文良说,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承担着为全国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大基地建设先行先试的责任,下一步,将通过一体化开发建设、调度运行及市场消纳等多方面探索,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开发建设和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绿色的电力保障,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雅砻江方案。依托基地,还将积极规划布局绿电制氢、算电融合等,持续拓展清洁能源产业链,助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延伸阅读】
■“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明确“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